2009年6月24日 星期三

6/23小大+人本在阿瑩家

今天的故事是niki阿姨講的,bean阿姨負責拍照留念,阿瑩在一旁抱佛腳讀P.E.T.。

小大書單:
1.先左腳,再右腳
2.大家來大便
3.ABC圖畫書
4.放屁
5.我希望我也生病
6.野獸國
7.小飛先進門

接著大人的讀書會,阿禎姊姊又講了幾本:
1.我是第一個
2.瑪德琳
還看到[早安]跟[晚安]被拎到我們的臥室床上。

  小豬先生最後玩到不想回家,因為阿禎姊姊說,還沒換小豬當老師啦~小明還沒離開就累到睡著了,呵,我想起上一次有小孩在聚會還沒結束時就睡著的,是阿娥小姐,那天她輕微發燒。最後終於在吃完沒有太多添加物的布丁之後,阿禎姊姊肯放人了,因為我們要去買布丁,補貨啦~

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

6/15小大+人本讀書會在阿瑩家

小大書單
1.田鼠阿佛
2.小狗出生了
3.小貓頭鷹
4.我是第一個
5.在森林裡
6.娜娜的煎餅
7.奧力佛是個娘娘腔

今天bean跟小豬請假,哥哥因為調整上課在家,但大多跟著爸爸出門辦事去。阿娥今天在omi阿姨的好言相勸之下,分享了椅子給大米,媽媽也曾請她分享小推車,omi阿姨的成功案例還有小推車。哥哥也在omi阿姨的輕聲商量之下,分享了他的其中較不重要的椅子,一切都還算順利。離開前想不到開始下大雨,辛苦的三子媽啊~所以最後,omi握著我的手,訴說著她了解我的心情,在大雨中,格外令人感動。

2009年6月9日 星期二

6/8小大在阿瑩家

小大書單
1.我是第一個
2.小飛先進門
3.小狗出生了
4.手套
5.喂,下車!
6.藏在誰那裡?
7.誰吃掉了?

今天有新朋友來,阿禎姊姊拿著幼稚園圍兜,一下要小豬穿,一下要寬寬穿。我下了一個結論,姊姊都找看起來比較大的孩子,行動力比較強,比較能照著她的指令動作,陪她玩上學的扮家家酒。但是原來小豬根本就比阿娥小三個月,而寬寬也才比阿娥大三個月。且寬寬因為個兒大,看起來好似三歲了,阿禎還問我為何他可以喝ㄋㄟㄋㄟ。呵,一切都是因為阿娥太小隻啦~阿娥今天一直顧著她的三張椅子,很是辛苦,但是到了晚上,我跟爸爸說,阿娥的"界線"很清楚,她不容別人越過,但是也不會去越過別人的界線。這是很厲害的能力,連爸爸媽媽到現在,都還在學習的功課呢。而用欣賞的眼光看孩子,也是一種能力呢。大家加油~

2009年6月6日 星期六

經典繪本200[獾的禮物]

這是一本關於死亡與說再見的書。但它給人的感覺,卻是無盡的安詳,因為[心]被疼惜了。

第一次讀這本書,是在車上念給孩子聽,唸完以後,安靜了片刻,我說:[好好聽喔,我好喜歡這本書。]孩子們不約而同的也說:[對啊,我也好喜歡。]

故事一開始,展在我們眼前的,就是一個充滿智慧的老人。作者蘇珊。巴雷以[老到知道自己就要死了。]來形容主角[獾]。看這本書時,不難讓人聯想到自己已經死去的親人,我的已故親人裡,沒有這樣的智者。讀了這本書幾次之後,我開始覺得,這是一本可以安慰[有親人死去的讀者]的書,或者可以為孩子做這樣的準備,但受惠更多的,可能是讀書給孩子聽的大人們,除了因為大人已經遇到有親人死去的機率比較大,也因為距離老死比較近。而我們自己到底要用怎麼樣的心境來面對終會到來的死亡呢?

[獾並不怕死。因為,牠曉得,"死亡",只是讓牠離開牠的身體。]作者提供了一個觀點,並沒有帶過多的宗教色彩,卻讓我們對死者的不捨,多一份放下與祝福,因為獾只是[走向長隧道的另一頭]。而關於[說再見]這個議題的答案,就在書名裡。獾留給大家的禮物,是什麼呢?對土撥鼠來說,獾教會了他[剪出好幾隻手拉著手的土撥鼠],而且[土撥鼠永遠記得,牠學會剪紙時的那份喜悅。]長著的風範,盡在其中,我們之中很多人,小時候學東西的時候,無不是一邊被打被罵,一邊帶著害怕的心情才學會的。很會溜冰的青蛙,則告訴大家[獾很親切,牠一直陪在青蛙的身邊,直到青蛙可以自行溜得很好了,牠才離開。]這讓人看出,獾對人的耐心等待與陪伴。很會打領結的狐狸,則是因為獾才學會的,並且因此而[隨時都會打著一條漂亮的領帶],[有的打法,還是牠自己想出來的呢]。配著圖,還讓人看到了狐狸有著"名師出高徒"般的自信與喜悅。料理聞名全村的兔太太說:[只要一想起獾第一次教他做菜時的樣子,就會聞到一股剛烤好的薑餅的香味。]對摯愛的人的不捨,轉成了回憶。而大家也[常常利用獾留下來的這些禮物,互相幫助。]走出悲傷之後,就能夠[每一次提到獾,大家都會一邊談一邊會心的微笑。]故事的最後,土撥鼠來到最後一次看到獾的那座山谷,想要謝謝獾留下這麼好的禮物給大家。作者以[土撥鼠覺得歡就在旁邊聽他說話。對啊,.....獾一定聽到了。]這樣的文字作結尾,令人感受到,有如[親人還是在我們身邊守護著我們]一般的安慰。

再讀這本書,我自我期許,能夠做個有長者風範的人,(死後才會被人懷念。哈,開玩笑的。)並且也感謝它提供了一個面對親人死亡的觀點,別忘了親人給我們的禮物,也許面對親人的離去,我們就不會那麼失落了。

註:本文刊載在[小大季刊]第3*期。